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走进郊区 > 历史文化
历史文化

铜陵市郊区历史沿革 :

1956年10月,铜陵县横港乡(郊区前身)划归铜官山市领导。

1957年2月18日,横港、铜兴两乡合并,成立铜港乡。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。

1958年10月,铜港乡改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,实行乡社合一体制。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。

1959年4月,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改为铜港人民公社,同时成立管理委员会。隶属铜陵市人民委员会。

1960年12月,成立铜港区人民委员会(辖铜港公社、狮子山公社、新庙公社)。隶属铜陵市人民委员会。

1963年3月,撤销铜港区,同时撤销狮子山公社和新庙公社,恢复铜港公社建制。隶属铜陵市。

1964年7月,铜港公社隶属铜陵特区。

1968年3月,成立铜港公社革命委员会。隶属铜陵市军管会。

1972年1月,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(郊区、市农林水利局、铜港公社合署办公)。隶属铜陵市革命委员会。

1974年4月,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委会,恢复铜港公社革委会。隶属铜陵市革委会。

1976年5月,恢复郊区革命委员会,与铜港公社合署办公。隶属铜陵市革委会。

1976年6月,撤销铜港公社革委会,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。隶属铜陵市革委会领导。

1981年12月,成立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。隶属铜陵市人民政府领导。

郊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,境内大士阁为清朝顺治皇帝钦赐的“九华山头天门”,因地藏王菩萨由此沿青通河登上九华山而闻名,是香客前往九华山礼佛的首站。羊山矶是“长江四矶”之一,赵匡胤率兵由此渡江,平定南唐,建立北宋;朱元璋曾在此修建“不波亭”。和悦洲是长江上唯一具有文化底蕴的江心洲,清末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驻军于此;曾国藩曾在此设立盐务招商局,统一调度两湖、皖赣四省盐运。1876年,大通被《中英烟台条约》列为对外通商口岸,和悦洲聚集10万多人,拥有“三街十三巷”,不仅实现了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,而且报馆、邮局、电厂一应俱全,俗称“小上海”,现存圣公会天主教堂钟楼、大通龙泉井、大通日报馆旧址等重点文物。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“水中大熊猫”白鳍豚的繁衍栖息地。